加快项目申报。申报项目3个,总投资39581万元。其中,环境卫生方面共3个项目,总投资22230万元。分别为:林芝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林芝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项目、林芝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城市管理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2个,总投资17351万元。分别为:林芝市市政道路提升改造项目、林芝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 ⠼/span>强化城市建管并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城市工作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城市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建管并重上下功夫。依托规划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大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服务化水平。对城市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升级,大力提升城市绿化水平,落实“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工作要求。推进环境卫生领域管理常态化、标准化,落实“八点一面”工作要求,提升环境卫生市场化服务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及时修复破损人行道,推进城市行道树、人行道、盲道、窨井盖、停车位、各类电力设施箱体、垃圾桶设施等市政要素空间合理布局,确保人民在城市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宜居。加强城市管网建设和维护,努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城市亮化工程建设和亮化设施维护工作,大力提升城市亮化率,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夜景。强化城市安全有序运营,督促各燃气企业落实《林芝市燃气领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和规范燃气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强化对燃气突发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高效、科学处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态势下强化城市安全运营,加强城市公园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公共广场管理和路灯亮化设施管理,加强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转运站、公共厕所、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维护社会稳定。
有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按照西藏自治区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前段收集设施、中端收运设施、末端处置设置的建设和完善,按照四类分类方法尽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利用。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焚烧发电、沼气利用等可回收再利用的多元化处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养成自觉分类的良好习惯。强化制度保障,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到2022年,市政府驻地巴宜区城区和各县政府驻地建成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
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升执法水平。巩固“强转树”活动成果,突出“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不断提升执法效率和社会效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素质,提高城管执法队伍执行力。坚持依法执政,严格按照城市管理条例,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和人性化执法。严格纪律督查和执法问责,以铁的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严格、群众信赖”的城管执法队伍。持续加大违法建设拆除力度。依法治理全市范围内的违法建设,继续开展调查摸底和认定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有序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坚决消除存量,遏制增量,不断提升依法治理违法建设工作水平。
2021年具体工作安排。一是加强市政项目建设,做好工布公园项目建设收尾工作;实施好春季绿化苗木补栽补植工作和四季花卉培育工作,提高绿化工作水平;推进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提标改造、城区部分公厕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有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确保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有实质性进展。二是加强城市“六乱”治理,有力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环境。三是推进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标促改,推进城市环境卫生“八点一面”要求落地落实,顺利通过国家级卫生城市考核。四是加强城市绿化管护工作,落实“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理念,不断提高城市公园治理水平,有序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味。五是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二期试点项目建设,在修复数字城管前段数据采集设施的基础上,完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功能板块,依托移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逐步实现路灯灯杆、城市窨井盖、城市果皮箱、环卫工人休息室、生活垃圾收集房等市政设施要素实现联网查看、实时监督、动态运行,快速处置各类城市管理事件,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六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确保制度可执行、可操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林芝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城市有序治理提供法治保障。